扎心了 人家的課堂有趣高效,只因一臺平板電腦
同一班集體中,學生成績有高有低;同一教學環境下,教學效果有好有差。當看到別人的課堂活躍、師生互動暖意滿屏、教學效果滿滿的時候,你是否會產生以上疑問?一線教師該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提升課堂互動價值?你得講究方法策略。這點你還需向某些專家學習!近日,在四川成都舉辦的“互聯網+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會”上,252名一線骨干教師共同聆聽了李爽副教授關于“課堂互動方法與實踐”經驗分享,參培教師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李爽: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在線學習投入與學習分析、遠程學習支持理論與方法、新技術支持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與方法等等。主持項目有促進中國農村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的遠程教育有效模式研究—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基于在線行為數據挖掘的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投入評價與預測研究等等。理想的課堂學生投入高、活動豐富,師生、生生交互充分,學生成績、表現都提升。而現實的課堂往往存在學生投入低,知識探索、創新空間小,個性化問題和學生差異難關注。“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教學交互的過程,包括講授、演示、師生問答與學生自習等,這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活動,擁有互動特征的活動才能具有更好的學習成效”李爽副教授如是說。
李爽副教授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是引導者,如果孩子不喜歡、不愿意跟老師進行交談,那么在教學中必定得不到很好的效果。教師不僅要通過提問、解答、反饋的方式進行互動,還應與激勵,共同討論、協商,合作來完成某個活動或教學任務,讓學生對老師敞開,無拘無束的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完全平等的融入到課堂。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強化知識,提高自主知識參與、創造能力,真正成長。
有效的課堂互動能讓學生積極融入課堂,攝取、升華更多知識。針對課堂互動情況,李爽副教授建議大家多啟發學生思考,適時點撥,關注和肯定獨特的答案,運用互動技術與工具,實現高效的課堂互動。“學生若想在傳統課堂上分享個人方法、思維會比較慢,如果借助技術和一些教學平臺進行師生互動,能更好的構建師生關系,實現信息、資源、作業的快速發布與共享,重要的是能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答疑,快速構建學生檔案,這樣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開展互動效率就顯而易見了。”
在本次培訓中,李爽副教授不僅對課堂互動背后的理論精髓做了精準梳理,而且提供了多視角、多維度的方法與策略,促進大家反思自身的教學。看完李爽副教授的專業的解答之后,你是否要調整自家課堂互動方式了呢?